• <strong id="rayon"></strong>
  • <ol id="rayon"><blockquote id="rayon"></blockquote></ol>

    <input id="rayon"><em id="rayon"></em></input>

      破浪乘風,媒體記者近距離探訪中國首個“雙十”海上風電場
      發布時間: 2016-12-06

      9月9日上午8:40,在通過出海安全培訓及考試后,《中國電力報》、澎湃新聞、北極星電力網等媒體的記者,從中廣核如東風電公司出發,坐車前往如東縣洋口港陽光島碼頭。大家穿戴好救生衣,依次登上了早已在碼頭等候的交通船新榮23號,開啟了本次海上風電參觀之旅。

      國內第一個離岸距離最遠、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

      新榮23號船馬達啟動,駛向了國內第一個離岸距離最遠、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。經過1個小時的航程,高聳的風機慢慢映入眼簾。船越來越近了,風機上“中國廣核”幾個大字清晰可見,這是中廣核、也是全國第一個符合“雙十”標準(距離海岸10公里、水深10米以上)的海上風電項目,此項目從2007年拿到國家發改委路條,到2013年6月項目取得核準,再到完成所有項目進度節點,實現全場投運,所有質量、進度、安全、造價全部處于可控狀態。

      船速逐漸放緩,交通船在風機下緩緩駛過。風機在微風下,揮舞著她130米長的大葉輪,英姿颯爽地屹立于黃海之中。大家紛紛走上甲板,與風機、大海合影。時不時幾只海鷗也來湊熱鬧,在風電場自由地翱翔。

      亞洲首座海上升壓站模塊化建造 整體吊裝

      不一會兒,亞洲第一座海上升壓站映入眼簾。海上升壓站,就相當于海上風電場的“心臟”,而全國最長的兩根110千伏三芯電纜則相當于血管,將風機發出的電力源源不斷地從心臟送往陸地。

      據如東海上風電項目負責人徐成根介紹,“由于之前沒有做過海上升壓站,我們去國外考察了好幾趟。去的時候對方知識產權保護很厲害,不讓我們進升壓站,指示在外圍坐船兜了一圈?!毙斐筛硎?,中廣核并沒有被嚇到,通過與設計院攻堅克難最終成功突破了這一技術難題。

      如東項目的海上升壓站采用單樁基礎、模塊化建造、整體吊裝,第四層甲板層能夠懸停直升機,于去年9月26日在海上安裝完成,已近一年時間,任憑海水浸泡、鹽霧的腐蝕、臺風的襲擊,在她身上,看不到絲毫歲月的痕跡,依舊那么的嶄新,在大海中魁梧站立著,源源不斷地將風電場的電能升壓到110千伏,再輸送到陸上。

      據介紹,隨著如東項目海上升壓站的建成,國內后續的海上風電項目都采用了海上升壓站,為國內海上風電建設形成了良好示范。

      集控中心智能運維一體化管理

      下午2:00,記者一行來到如東風電場陸上升壓站。風電場員工向記者們介紹了風電場情況,海上風電場進行了智能運維一體化管理,每一臺風機都能夠實現實時監控,海上升壓站每個角落都能遠程監控與操作,海纜也安裝了最先進的智能監測系統,一旦出現有漁船靠近,將會提前預警,而集控中心則將通過廣播系統,對幾十公里以外的漁船進行喊話,有效地保護海纜。

      據徐成根介紹,海上風電場的技術難度遠比陸上風電場大,這使得在海上風電建設方面,許多企業都是進展緩慢。隨著如東海上風電場的建設,國內海上風電建設已經大大提速,如東項目所創新采用的風機機筒沉樁技術、海上升壓站技術等,都已經被后續風電建設所采納。

      采訪歸來,媒體記者對如東海上風電項目開國內風氣之先,創新多項技術,破解多個世界級難題,使得中國掌握海上風電建設核心技術印象更為深刻。


    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

    1. <strong id="rayon"></strong>
    2. <ol id="rayon"><blockquote id="rayon"></blockquote></ol>

      <input id="rayon"><em id="rayon"></em></inpu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