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有幸讀到楊絳女士的《我們仨》這本書,著實被她與錢鐘書的愛情所打動,被她對家人的思念所打動,被她高尚的人格所打動。在現代人的生活中,物質條件是挑選伴侶的必不可少的條件。但在他們倆的愛情里,我看到了惺惺相惜,休戚與共,看到了愛情真正的模樣。
楊絳女士是一個寬容溫和的人,不隨意苛責不擅長生活瑣事的丈夫。當錢鐘書打翻墨水,染了桌布的時候,她說不要緊,我會洗。當第二天,丈夫把臺燈搞壞的時候,她又說,不要緊,再買一個。她的溫和始終貫徹在她與丈夫的生活中,不埋怨,不抱怨。
楊絳女士是一個懂得丈夫的人。在世人的眼里,丈夫要頂起家里的一片天,要處理好家庭對外事務,懂人情世故,守護好妻女。但錢鐘書是個不諳世事、木訥的文人,她懂得他,知道他的志向,從不勉強他。她知道錢鐘書不擅長對外交往,只想專心治學。她便說她最想要的法寶是隱身衣,可以兩人一起隱于世事喧嘩之外,陶陶然專心治學。
楊絳女士是一個無私為丈夫付出的人。當錢鐘書對楊絳說想寫一部長篇小說的時候,楊絳非常高興告訴他,我支持你,快動手寫。為了讓他安心寫作,她從富家小姐成為灶下婢,劈柴做飯、洗衣拖地、縫紉制衣,做起他的大后方。在她的一生中,她都是丈夫堅強的后盾,支持他的一起活動。兩年后錢鐘書的《圍城》問世。
楊絳女士是一個深愛丈夫的人,執手相伴,與子偕老。當錢鐘書住院,她常常連續數天甚至幾十天不離地照顧他,她說鐘書在哪兒,哪兒就是家。丈夫離世后,她說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,剩下的這個我,再也找不到他們了,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,重溫一遍,和他們再聚聚。在《我們仨》中,處處透漏著她對家人的思念,令人動容。
楊絳女士,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伴侶。她對家庭的愛,對親人的愛,只求相聚相守,一起克服困難,那就十分得幸福!